践行“人工智能+”行动,和鲸携手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成功举办医工融合人才培养与实验室建设研讨会

活动资讯
报道时间:2025-09-02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推动医工交叉融合创新,深化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式迭代及实验室高质量发展,2025年8月26日,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主办、上海和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简称“和鲸科技”)的“医工融合人才培养与实验室建设研讨会”在良乡校区举行。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等21所高校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跨学科课程创新、实验室建设与复合型人才培养展开交流研讨,共同探索医工融合背景下的人才培养与实验室建设。



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李蔓荻致辞。她表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正重塑医学研究与临床实践,医工融合已成为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学院正持续推进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升级,积极拓展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不断完善实验室体系建设,希望借此研讨会进一步凝聚智慧、推动合作。

主题报告环节,北京中医药大学马星光教授介绍了《医学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经验,强调免编程实验和案例驱动教学,持续引入大模型和提示编程等新内容;首都医科大学刘冬冬副教授分享了面向医学生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探索,提出“5C闭环模型”,并在2024级全面推行《人工智能导论》课程的经验;北京理工大学辛怡副教授介绍了《数据挖掘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课程,通过“两线三域”学习链路和“立体拼图”模式,提升学生跨学科实践能力。



安徽医科大学宋国强教授总结了安医大信息管理与大数据专业二十余年的建设成果,强调导师制、创新实践与跨年级指导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北京中医药大学韩爱庆教授展示了人工智能实验室和实训平台的建设成效。依托人工智能教学实训系统,学校构建了算力、数据、算法和课程管理一体化的环境,推动人工智能与中医药教育的深度结合。和鲸科技曹晨巍介绍了“医教研用闭环”模式,提出“课程—实训—科研—临床”一体化方案,旨在培养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医学+AI”复合型人才。



管理学院副院长石学峰教授就上午的研讨环节进行总结。他指出,本次研讨会不仅展示了课程与实验室建设的实践经验,也为跨校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他还介绍了学院依托教育部“一部六院”政策推进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成思危拔尖创新班)建设的成果。未来,学院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整合各方资源,深化医工交叉与教育改革,努力培养兼具创新能力与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下午,与会专家学者参观了健康医疗大数据实验室和健康医疗人工智能实验室,管理学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教研室主任郭凤英老师进行了分享,展示了依托人工智能实训平台开展机器学习与Python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场景和建设成效。



与会人员还现场体验了由学生参与研发的机器人,中药饮片调配预警系统和中医智能四诊仪,直观感受到人工智能在中医药教学与科研中的应用成果与潜力。随后,全体人员参加圆桌研讨,就医工交叉人才培养、实验室共建共享、课程资源开发等议题深入交流,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合作建议。



本次研讨会以“医工融合”为核心,集中展示了课程创新、专业建设和产学研协同的探索成果,回应了医学教育的新需求。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化医工融合教育,培养兼具医学与工程素养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健康中国2030”贡献力量。


研讨会精神与国家战略步调同频共振。2025年8月26日,《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标志着“人工智能+”从技术理念全面升格为国家战略。《意见》明确提出两大育人方向:推动育人从知识传授为重向能力提升为本转变,推动开展方式更灵活、资源更丰富的自主学习。政策愿景正与企业行动相互呼应。和鲸科技躬身入局,于2024年5月率先发起“101数智领航计划”,有效整合和鲸社区近十年积累的多学科实践资源、ModelWhale教研训一体化平台及智谱AI大模型等优质生态资源。凭借扎实的平台能力与丰富的产学研合作经验,和鲸致力于培育既精通医学知识又熟练运用AI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助力医学类高校将“人工智能+”从理念转化为实践,为行业创新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https://guanli.bucm.edu.cn/xyxw/d2d531ec97f74c46b8b98c90236df4cb.htm
开启 AI 之旅新篇章,立即体验和鲸 ModelWhale 的云端协作魅力
数以万计的用户正在使用中
电话咨询
商务咨询请致电:
021-8037 0235(转8)
微信咨询
工具使用、办赛需求 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