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AI 人才培养丨首都医科大学AI通识教育新路径探索与实践分享
2025 年 8 月 8 日,和鲸科技“医科+AI人才培养”系列第四场讲座圆满结束。本次活动特邀《AI 融合高等教育:从通识到专业——学科+AI人才培养白皮书》学科顾问专家、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刘冬冬副教授担任主要分享嘉宾,围绕面向医学类院校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展开深度分享。和鲸科技智创部总监吴舒旻展示了医学一体化解决方案及 ModelWhale 教学实训平台最新进展。
医学领域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技术变革。刘冬冬老师指出,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教育部及北京市教委相继出台政策,要求高校全面推进 AI 通识教育。2024 年 7 月,北京市教委明确要求市属高校自 9 月起全覆盖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首都医科大学作为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北京市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共建院校,以打造终生医学教育体系为己任,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将 AI 素养培养纳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与此同时,医学领域对 AI 技术的需求激增。数据显示,PubMed 中“AI+医学”相关研究数量突飞猛进,2025 年上半年已超过 2023 年全年总量。此外,AI 在医疗设备、精准诊断、药物研发等领域的深度应用,进一步凸显了医学生掌握 AI 技术的必要性。 刘老师强调,“我们现在的学生必须要有这样的 AI 素养,就像 30 年前的学生需要掌握计算机技能一样。”
课程设计:分层教学与临床实践深度融合
在课程方案探索环节,刘老师提出了“课程设计 5C 闭环模型”,即围绕受众(Crowd)、内容(Content)、师资(Crew)、方法(Channel)、检验(Check)五个关键环节进行系统化设计。在通识课程设计时,他也指出当前 AI 医学融合人才培养面临着“学生基础不同”、“课程和现实需求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难点与挑战。
针对以上培养痛点,刘老师系统介绍了该校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为医学类院校的 AI 课程建设提供了宝贵参考。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以满足不同现实场景需求,通过结构化设计帮助学生高效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
面对医学类学生背景多元化的特点,首都医科大学创新性地实施了“分层教学”模式。该模式将学生细分为四类——长学制学生、五年制学生、工学学士学生和交叉学科学生,并针对性地定制课程目标与内容。在课程内容体系上,学校构建了层次分明的“理论-算法-应用-实践”四大模块,融入来自医疗机构的真实临床 AI 应用案例,根据不同学生层次设计实验任务,以满足各类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刘老师也特别肯定了和鲸平台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表示基于和鲸 ModelWhale 教学实训平台与和鲸社区资源开展教学,对辅助学生完成实践实训,助力理论实践相结合有着积极推动意义。
方案赋能:打通医学+AI 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随后,和鲸科技智创部总监、人才培养项目负责人吴舒旻详细介绍了和鲸医学一体化解决方案。方案直击当前医学院校在 AI 教育中普遍面临的教学资源缺乏、实训平台限制、融合落地难三大瓶颈,以“课程-实训-竞赛-科研”四位一体,整合和鲸社区百万级医学案例与三甲医院临床资源,为医学院校提供“从 AI 通识教育到临床科研应用”的垂直化培养体系,锻造“医学+AI”复合型人才,旨在实现“医教研用”闭环,打造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双循环模式。
以智能工具赋能教学全流程,在人工智能通识课推广过程中,和鲸发现教师对大模型赋能教学的需求日益增长。为此,吴舒旻展示了和鲸 ModelWhale 教学实训平台最新上线的智能批改智能体,利用大模型能力,帮助教师高效完成作业评估,大幅降低重复性工作负担。此外,和鲸已联合全国多所医学院校,开发了覆盖临床医学、公共卫生、药学、中医学等方向的学科交叉 AI 课程。课程案例均来自和鲸社区实时更新的产业资源,确保教学内容与临床前沿同步。
从首都医科大学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创新设计,到和鲸平台的应用资源支撑,本场活动展现了“医科+AI”人才培养的多元可能。和鲸也将持续开展更多高校实践分享,为高校教师搭建交流平台,助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敬请关注。
白皮书介绍
全国高校于 2024 年全面启动人工智能教育改革,标志着我国 “智慧教育元年” 的开启,而当前高校在人才培养体系设计、课程改革路径、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能力评价标准等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AI 对教育教学产生的挑战和冲击也未能被解决。
2025年5月,智谱与和鲸联合牵头发布《AI 融合高等教育:从通识到专业——学科 + AI 人才培养白皮书》。基于和鲸多年深耕医学与人工智能领域实践经验,白皮书指出,“医科+AI”人才培养应以临床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构建“场景抽象-算法开发-工程落地”的全链路能力体系。随着 AI 技术深度融入医疗健康领域,高校未来医疗人才需具备三重核心素养:基于医学洞察的临床问题解析能力、融合 AI 技术的精准诊疗能力,以及贯通技术研发与医疗场景的工程化思维,从而培养兼具临床敏感性与技术前沿性的复合型人才。
此外,该白皮书在编撰过程中,特别组建专家顾问委员会,特邀 20+ 位国内高校权威专家领衔指导,成员覆盖通识教育及文、理、医、工全学科领域,为人才培养理念与实践路径把关定向。同时,项目组广泛收集 2500+ 份多元问卷,调研对象涵盖学生、企业从业者、教育工作者、科研人员等群体,并系统梳理国内外 100+ 高校自 2024 年以来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政策规划与创新实践,以扎实的数据与案例支撑,确保白皮书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