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AI系列第二场|南京医科大学生物统计课程创新与 AI 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6月19日, “医科+AI 人才培养” 系列第二场讲座圆满结束。本次活动特邀《AI融合高等教育:从通识到专业——学科+AI人才培养白皮书》学科顾问专家,南京医科大学生物统计学副教授沈思鹏担任主讲嘉宾,围绕医科院校生物统计学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课程落地实践展开深度分享。同时,活动对 2025 年和鲸社区医学版暑期夏令营进行了公开推介。
沈思鹏副教授以“面向医科专业的《生物医学数据挖掘》课程教学实践初探” 为题,系统阐述了课程建设的背景与目标。他指出,生物医学数据的迭代、生物统计学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对学生的认知与技能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生物医学数据挖掘》课程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生物医学数据挖掘能力、编程能力,还包括生物医学相关前沿领域的研究知识,以及培养大型符合多组学人群队列数据的分析技能。
在教学内容设置上,课程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具体包含编程语言、领域前沿知识与人工智能方法三大主要模块。报告中,他展示了以“肺癌的病因是什么”案例为具体展开的课程设计,通过探索肺癌与宏观流行病因素的关系、与遗传的关系、与蛋白的关系等,让学生掌握不同的数据挖掘技能。沈老师还特别肯定了和鲸平台在课程实施中的应用价值,表示云计算平台便捷的环境支持对提高学生数据挖掘能力和 AI 时代下的竞争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和鲸社区运营副总监王煜倩详细介绍了 2025 年医学版暑期夏令营的创新设计。该活动由智谱与和鲸联合发起,作为免费线上公益项目,采用 "实时闯关 + 即时反馈" 的互动式学习机制,支持学生随到随学。完成课程学习的学员可获得权威学习证明,表现优异者可申请实践证明及实习机会。
课程体系包含基础编程语言模块与精品案例模块:学生可根据专业方向选择 R 语言(适配生物统计、公共卫生等领域)或 Python 语言(侧重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 AI 分析),并在案例实践中运用编程技能解决真实医学问题。针对教师群体,夏令营同步提供学情监测系统,支持通过大模型工具自动生成学情分析报告,助力教学过程优化。
从课程内容的扩充延伸,到夏令营的实践赋能,再到云计算平台的场景化教学支持,本次讲座多维呈现了生物统计人才培养的创新范式。专家报告的完整文字实录也正在整理中,敬请期待!
后续,和鲸将持续携手 20+ 白皮书学科顾问专家,围绕理工农医等多学科与 AI 的深度融合,陆续推出专题讲座,深度剖析各学科 AI 人才培养新路径,欢迎持续关注。
本场讲座提供回放观看,可点此查看学习。
践行“人工智能+”行动丨白皮书介绍
2025年8月26日,《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标志着“人工智能+”从技术理念全面升格为国家战略。《意见》明确提出两大育人方向:推动育人从知识传授为重向能力提升为本转变,推动开展方式更灵活、资源更丰富的自主学习。
在积累实践经验的同时,和鲸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教育”理论总结。2025年5月,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人工智能通识教育(AIGE)研究中心、金砖创新基地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指导,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和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鲸社区牵头,异步社区与中国信通院联合发布《AI 融合高等教育:从通识到专业——学科 + AI 人才培养白皮书》,整合2500+ 份行业调研问卷、20+ 位国内高校权威专家经验以及国内外 100+ 高校自 2024 年以来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政策规划与创新实践,系统梳理了文理医工各个“学科+AI”融合的课程体系与能力模型,为高校从知识灌输转向素养与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在“人工智能+”行动如火如荼般开展的当下,和鲸始终致力于推动交叉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为高校落地 AI 教育实践搭建桥梁。从已上线的智能体批改系统,到即将重磅推出的Copilot工具,ModelWhale 的每一次技术革新都瞄准教学痛点;从海量的开源数据与项目资源,到持续开展的 AI 夏令营、实训季,和鲸社区让理论与实践学习无缝衔接,推动开展方式更灵活、资源更丰富的自主学习。